10月26日,“一帶一路”能源電力高校聯盟以及“一帶一路”能源電力產學研聯盟在上海電力學院成立,聯盟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電力高校、企業、研究機構等顆顆珍珠串聯成一條耀眼的紐帶,攜手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培育“光明使者”。
據了解,電力合作已成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中的明星領域。據統計,5年來,中國電力企業在“一帶一路”參與國家簽訂電力工程合同494個,總金額912億美元,給諸多電力短缺的國家和地區送去光明和發展機遇。“中國制造”“中國建造”“中國服務”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歡迎。泰國那空帕農大學校長菲特山那馮·萬昌特胡威克表示:“每一個新建和運行的電力項目都急需大量優秀的電力國際化人才、當地電力運維和管理人才。我們要學習和共享優質的電力教學和科研資源,與上海電力學院、與其他各國電力高校的國際合作太及時、太重要了。”
上海電力學院黨委書記李明福介紹,為了服務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2013年該校發起成立了國際電力高校聯盟(ADEPT),得到了來自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、澳大利亞科廷大學、越南電力大學、馬來西亞國能大學、莫斯科國立研究大學(原莫斯科動力學院)、德國布蘭登堡科技大學的積極響應和參加。今年,聯盟進一步擴容,又有蒙古科技大學、韓國中央大學、巴西坎皮納斯大學以及澳大利亞聯邦大學申請加入聯盟,并成立了聯盟理事會,選舉上海電力學院為理事長單位。
國際電力高校聯盟理事會理事長、上海電力學院校長李和興表示,“一帶一路”能源電力高校聯盟以及“一帶一路”能源電力產學研聯盟是國際電力高校聯盟的延伸與擴充,聯盟以“高校+企業+國際機構與國際組織”的形式,服務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能源電力需求及發展。來自越南、斯里蘭卡、泰國、巴西、印度尼西亞、蒙古、俄羅斯、澳大利亞、英國、塞爾維亞、荷蘭等國的18所高校、企業,以及塞爾維亞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、荷蘭尼古拉特斯拉研究院等著名國際機構和國際合作組織都已加入。聯盟成員一致倡議:將遵循開放、共融、共享、共贏原則,著力搭建國際化人才培養平臺、組建電力產學研聯盟共同體、創立能源電力協同創新平臺、建立能源電力國際合作中心、設立能源電力創業事務中心,聯合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、高校和相關企業,推動能源行業創新發展,服務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。